綜合消息

面對校區改擴建

上海醫學院緊抓“教學為先”不松懈

作者:黃文發攝影:徐輝來源:上海醫學院發布時間:2015-03-24

“上海醫學院要大變模樣了,逐漸多起來的機械車和施工者,讓人感到這種變化應該會越來越快啊👳🏿‍♀️!”這是新學期伊始在赴楓林校區的班車上🚋,一位“老MK”對記者說的一句開心話。那麽📊,當下建設與發展並舉、教學與實踐並重的上海醫學院🚌,又是如何知難而上、因地製宜,緊抓“教學為先”不松懈☂️,一如既往做好醫學教育這一最根本“要務”呢?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上海醫學院以及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辦公室、醫學教育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


“長”與“短”—— 醫學教學點延伸至邯鄲、楓林、江灣🤯、張江四個校區,多措並舉讓現實的物理距離得以“縮短”。

自去年3月啟動楓林校區改擴建工程後,在學校的統一部署和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上海醫學院順利完成了醫學教學點和學生宿舍區的平穩“大遷徙”。

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汪玲告訴記者,“目前醫學生在邯鄲、楓林⏬、江灣🏊🏽‍♂️、張江四個校區上課,在多所附屬醫院見習🤷‍♂️,雖然教學點眾多,但‘保證教學質量’、‘以學生老師為本’是我們教學管理的基本原則。”據汪玲介紹,基於“學生上課和實驗時間相對集中,學院和附屬醫院授課教師工作安排方便”的考慮,醫學本科生課程表反復修改近20次,醫學研究生課程表的“出爐”也同樣頗費周折👩🏼‍💼。

“‘一切以學生為本’我們不是掛在嘴上、貼在墻上👼🏻,而是落在細節上✸🪘。”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吳海鳴說🎅🏿,“針對醫學研究生教學點分散在三個校區,校外宿舍區分散在九個地方的現狀🧑🏼‍🦰,去年9月的醫學研究生迎新系列工作采取了‘三校區同步’的做法,減少了學生在各校區間的奔波,同時也提高了效率。”

“江灣校區A教多媒體教室👩🏻‍💻、1間錄播教室、2間醫學統計學教學機房、2間臨床診斷示教室和8間PBL小教室已經投入使用,為教學正常開展提供了硬件保障。”醫學教育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孫利軍說,“為方便學生👩🏻‍🦯‍➡️🏎,還特地建立了江灣校區教學管理辦公點值班製度🍎,該辦公點全天候接待江灣校區醫學本科生🥲。”

而對醫學本科生來說,學習、生活在江灣校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景色,還有那似曾相識的“醫人文”。在江灣校區A教學樓推出的“MK院士墻”,營造了良好的校園醫學人文氛圍🚺,增進了學生對醫學“大家”的了解🔩。據悉🦇,上海醫學院還在2014級新生中開展“新生領航”系列活動☝️👵,醫學生在新生導師的帶領下前往專業對口的職業場所參觀學習🦸🏼,早期接觸專業,確立專業思想。


“點”與“面”—— 不同學製、不同專業醫學生的施教各有側重點,“高規格”師資和“大數據”管理讓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針對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等不同專業和不同學製的學生😍,上海醫學院在教學要求、培養方式🌙、考核內容等方面都有著融入MK嚴謹治學傳統的“復旦標準”。

據介紹,上海醫學院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臨床醫學專業方面,註重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交叉融合🤌🏿,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基礎醫學👳🏽、法醫學專業方面👩🏻‍🔬,推出整合式課程🎒,實行“四位一體”的科研素質培養;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方面✒️,註重專業課程的早期介入🧎,增加學生的專業實習時間🥮👨🏽‍🏫;藥學專業方面🌖,構建研究型實驗課程體系🪟,優化本研一體化培養體系🌁,加強課外實踐教學;護理學專業方面,註重學生臨床思維、臨床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采訪時記者還了解到😛,上海醫學院“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去年末獲學校資助已經正式立項,該項目包括網絡在線考試系統✒️、教學管理進度系統和教室借用系統。上述系統投入運行後☎🧑🏿,上海醫學院多校區醫學教育管理將實現“同質化”🦎,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對相關系統“大數據”的解讀👂,將對授課情況🦯、出題方式、考試評價等做出更科學👨🏽‍⚕️、更精準的分析與判斷👨🏿‍🦱,並最終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據醫學教育管理辦公室初步統計,本學期臨床醫學院(籌)441位教師(上學期464位)🧑🏽、基礎醫學院96位教師☝️、公共衛生學院74位教師將到江灣校區和邯鄲校區為醫學生授課💇🏼‍♂️,其中高級職稱者超過80%。如此“高規格”的師資力量,對保證教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與“遠”——近年來醫學教育取得了顯著進步,隨著國家關於醫教協同“意見”的實施將把目光瞄得更高、更遠🛂。

去年👨‍🦲,上海醫學院在醫學教育方面成績顯著👨🏼‍🍳,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其中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入選市級精品課程4門🚶‍♂️‍➡️、市級示範性全英語課程3門、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6門😶;《預防醫學》作為該學科的國內第一“慕課”上線;王天同學和沙紅英導師以共同第一作者在CELL雜誌上發表科研論文(影響因子為31.957);醫學形態學“兩館一中心”投入使用🦹🏼,成為領先全國的教學、科研、科普“三位一體”的醫學基地✒️。

記者獲悉,教育部、國家衛計委等六部委去年出臺的“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範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將加快構建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上海醫學院根據六部委“意見”精神以及全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相關文件精神,將全面啟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包括課程設置、考核內容、學位授予標準等。同時,落實學校“關於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若幹意見和配套方案”,在二級院系管理職能下放的基礎上📵,加強對醫科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宏觀監控和綜合評估。

上海醫學院還以“瞄準國際一流🪡、走在全國前列”為著眼點,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培訓。據醫學教育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賴雁妮介紹,上海醫學院教師發展中心成立之後,著力於從“大規模批量生產”向“小眾化按需定製”的轉變,根據不同需求設計培訓課程,小班化的培訓規模激發了培訓人員的高參與度和過程反饋👳🏿,確保了培訓目標的實現。近日舉辦的我校首期“OneHealth Teaching Scholars Program”,是華東地區首次組織的跨院校、跨專業、全英文授課的師資研修項目🚶‍♀️,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資深醫學教育專家受邀前來授課🦶🏼。該項目將持續兩年😇,期間安排四次課堂面授🤷🏻‍♂️,每次為期一周,面授間隔期內還將定期組織學員進行多種形式的線上和線下學習🫶🏿,面授內容涵蓋了教學方法(PBL、TBL和CBL)🧩、教學研究項目設計與實施、管理能力⇒、跨學科教學、教學論文撰寫等🦓。賴雁妮表示,培訓內容均為國際醫學教育領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所采用的培訓方式、評價手段既“高大上”也非常“接地氣”,期待著能真正做到“引他山之石來攻玉”🔍🙋🏼‍♀️。

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在介紹MK未來拔尖人才培養做法時表示:“全面推進醫教協同的教學改革,提升應對21世紀健康需求的崗位勝任能力的培養,以及加強人文情懷和創新精神的教育,將是實施大格局下復旦醫科發展戰略的重要‘法寶’,當下上海醫學院在醫學教育方面的每一份耕耘💪🏼、每一次進步,都正是為了朝著我們既定的目標邁得更快一些🈚️、更踏實一些。”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文化日歷

新聞分類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
MK体育专业提供:MK体育MK♗😶、MK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MK体育欢迎您。 MK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