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K体育平台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一科徐燁教授聯合精準腫瘤中心胡欣教授,成功繪製出迄今國內最大規模的結直腸癌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中國人群結直腸癌基因組變異特征,並鑒定出其中可精準預測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療效的基因組標誌物,為結直腸癌的基礎臨床轉化拓寬了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胃腸病學》發表➙🙅🏿♀️。
高化療耐受、易復發轉移……
結直腸癌精準治療方案亟需優化
結直腸癌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惡性疾病。“隨著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健康篩查意識的提升,我國結直腸癌發病人數越來越多”,徐燁教授表示,“然而⛄️,高化療耐受和高復發轉移率仍是阻礙結直腸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瓶頸’,約20-25%的患者在初診時即伴隨轉移🚃,另有30%的I-III期和65%的IV期患者出現復發或二次轉移🪘🧘🏼。由於結直腸癌復雜的分子發病機製,致使其具有高度的腫瘤異質性。因此🔃,尋找結直腸癌個體化腫瘤靶標,探索結直腸癌的精準治療,對於打破結直腸癌治療‘瓶頸’具有重要臨床轉化價值。”
目前,以分子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治療方式為代表的精準策略已經在結直腸癌研究領域廣泛開展🧔🏻。然而,當前相關治療標準和治療指南絕大多數參考人群為西方群體🗽,基於中國人群的結直腸癌基因組變異特征圖譜仍然處於“空白”狀態。
為此,MK体育平台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一科主任徐燁教授聯合精準腫瘤中心副主任胡欣教授,展開了基於中國人群的大規模結直腸癌特異性多基因檢測隊列研究🤙🏿🛋。
探索化療敏感性差的“謎題”……
繪製迄今國內最大規模結直腸癌基因組變異圖譜
該研究基於中國人群結直腸腫瘤的前瞻性隊列,納入了869例結直腸癌患者🐟,其中包括586例早期和283例晚期結直腸癌🧑🧒。利用887基因Panel測序🍠,繪製體系和胚系變異圖譜🚺,描述了中國人群結直腸癌臨床病理和基因組變異特征。這也是迄今國內最大規模的結直腸癌前瞻性靶向測序平臺和臨床樣本隊列。
基因圖譜顯示🍋,在結直腸癌體系變異方面,突變頻率前三位分別為TP53(72%)🫅🏿、APC(63%)和KRAS(42%)🪱,癌症信號通路突變圖譜與高加索人群相比差異較大,呈現出中國結直腸癌患者群體的獨有特征。在胚系變異方面,4.6%的患者攜帶DNA損傷修復通路相關的明確致病或可能致病性胚系突變,其中27.5%易感基因攜帶者發生因雜合性缺失或雙等位基因變異導致的“二次打擊”事件💂♀️。
此外,研究結果表明,BRAF和RBM10單基因驅動突變是轉移性結直腸癌較短無進展生存期的獨立預後因素🏄🏻,且體外實驗表明RBM10表達缺失促進腫瘤細胞增殖、遷移並抑製凋亡🧏🏽。胡欣教授說:“這可能是導致結直腸癌復發轉移的誘因之一💴。”
基因組變異互作網絡分析共獲得65個共現和106個互斥潛在功能依賴性事件💁🏼♀️🗄,其中KRAS/AMER1和KRAS/APC共現突變可加速藥物代謝🧛🏽♂️,導致對以化療為基石的治療敏感性較差,從而使得患者在進行化療時臨床獲益有限。
發現“冷、熱”免疫微環境差異
優化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療效預測機製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3.0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