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織、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學生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有何思考體會?希望獲得哪些幫助支持?聚焦這一話題,一場書記院長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座談會舉行。
1月8日上午,“書記院長與學生面對面”之醫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專題座談會在圖文信息樓1815舉行。2023年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為建立經常性聽取學生意見建議的製度,醫學院黨委創設了“書記院長與學生面對面”工作機製。這次座談重點聚焦更好地發揮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在繁榮醫學院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MK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主持,相關職能部處負責人、校院兩級學生組織負責人及工作骨幹參加座談。
特色實踐活動讓校園熱鬧起來
校園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學生組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座談會上,學生會楓林校區辦公室、研究生會楓林工作委員會、克卿書院監委會、西苑園委會等學生組織代表分享了組織開展學生活動的心得體會。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同學們服務,是我作為一名復旦醫學生,一名學生會工作人員一直以來抱定的初心。”學生會楓林校區辦公室(以下簡稱“楓辦”)副主任王孟霆表示。“去年楓辦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包括設計院慶紀念文創、在媒體平臺推出MK歷史回望版塊等,傳遞MK精神。同時,針對醫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開展一系列貼心、用心的活動,讓醫學生們在繁忙的學習之余,找尋並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豐富充盈的精神世界。
研究生會楓林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楓林研會”)主席團成員何淑嫻表示,楓林研會是校研究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系校研會與楓林研究生的橋梁紐帶,近年來逐漸形成了“連需求”“連活動”“連擔當”的多向聯動格局,致力於做好醫學研究生調研,整合多方力量開展活動,並且不斷推動醫學研會價值追求從個人實現向服務人群轉變。“我們牽頭楓林各院系學生科普團隊發出‘MK体育健康科普中國行’倡議,在倡議的號召下,多家科普單位前往為雲南、貴州等西部地區為鄉村老人提供常見病科普宣講。”她希望未來加強與各學生組織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共同築起醫學院校院“連心橋”,寫好楓林研會“新答卷”。
克卿書院監委會主席李易城介紹了依托書院醫學人文教育特色實踐活動,幫助醫學生在新時代更好地理解“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價值與內涵。“實踐活動自2018年3月以來,已完成5期‘行萬裏路’的線下實踐活動和3期的‘讀萬卷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讀書分享會。累計組織社會實踐62項,讀書報告526篇,總字數超過92萬。”李易城希望利用這樣的實踐平臺鼓勵學生主動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最後成就自我。
如何通過舉辦活動加強學生與導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是西苑生活園區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 (以下簡稱“西苑園委會”)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不斷思考的新問題。西苑園委會主席馬燁表示,良好導學關系的構建需要良性的導學互動,大學生社區是育人環節中貼近學生的“最後一公裏”。近年來,西苑園委會以“促進導學交流、共築暖心MK”為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共建具有醫學生特色的生活化師生交流平臺。畢業季的“康草音樂節”既增加了同學們對學校的歸屬與認同,更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未來,將進一步結合‘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和‘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要求繼續拓寬完善師生交流平臺,支持同學們的全面發展。”
發揮自身專長,講好中國故事、MK故事
在MK,不少學生團隊立足各自領域,講好中國故事、MK故事,彰顯MK學子心懷家國、服務奉獻的情懷。座談會現場,博士生醫療服務團、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團、院史館講解隊成員代表分享了投身誌願服務的感悟體會。
“上海醫學院博士生醫療服務團(以下簡稱“博醫團”)在假期前往醫療欠發達區域開展醫療幫扶之外,還開展了日常的義診咨詢、健康宣教科普課程等進校園、進社區的誌願服務。”博醫團學生副團長韓丞治說,近年來,各附屬醫院相繼成立了自己的學生講師團,各講師團百花齊放。比如,中山醫院研究生科普講師團在科普課程外,不斷創新宣講形式,推出線上“科普一分鐘”短視頻、承辦MK体育學生科普大賽等。對於未來的發展,他建議加強附屬醫院講師團溝通交流和學習,充分利用強大的附屬醫院資源,發揮多學科優勢,助力MK學子們為社會帶去更多醫學誌願服務。
上海醫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團(以下簡稱“理論宣講團”)致力於開展結合學科特色,實踐導向的理論宣講。“每學期,講師通過集體備課形式進行交流,合作打磨課程內容、優化形式,並建立完善的宣講反饋機製,我們還邀請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擔任指導老師,把握課程質量,並對課程內容進行嚴謹細致地修改完善,確保課程高質量推出。目前,理論宣講團正在打磨‘沿著總書記的行跡’系列課程,希望帶領同學們了解和感受國家的發展變化。”理論宣講團學生負責人熊殷表示,今後,理論宣講團將進一步在思想引領、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培養一批懂理論、善宣講的醫學人才,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下講好新時代生動故事,結合實踐經歷擔當青年使命,做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者,做紅色基因傳承人。
MK院史館講解誌願者服務隊(以下簡稱“講解隊”)成立一年多來,共上崗48名講解員,講解346場,服務觀眾超過9500人次。“其中我也講解了31場,每一次講解既是我對院史的輸出和傳播,也是院史中承載的正誼明道、服務人群的精神對我的滋養和激勵。”講解隊隊員周宇翔講到,在這學期的“院史文化月”活動中,講解隊提供了54場預約講解,覆蓋760余名MK新生,並拓展了戶外院史講解的全新體驗,開展戶外講解14次,同學們親切地稱作是校內的“Campus Walk”。未來希望在弘揚MK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對話院史、汲取力量,將“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的精神化為學習的動力。
“其實院史館不僅展現了MK在國內醫學界的累累碩果,也記錄了MK與全世界的學術文化交流。這樣一抹‘國際紅’,也成為MK紅色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講解隊隊員顏庭夢作為第一位英文講解員,向留學生介紹了MK歷史。英文講解隊伍也逐步組建,面向前來交流的國外高校開展講解。“作為MK光榮傳統和優良學風的傳承者,很榮幸能在更多元化的平臺傳播MK精神。”
彰顯校園活力,增進交流互動
豐富的文體活動彰顯校園的活力。“2023年,楓林羽毛球協會(以下簡稱“楓林羽協”)舉辦了師生混合團體賽,一共有來自醫學院和附屬醫院的22支隊伍,160人參加,比上一年的參賽人數有所上漲。”楓林羽協主席李申申說道。楓林籃球協會(以下簡稱“楓林籃協”)主席鄭熙韜說,“在這學期,我們楓林籃協與研究生會一起承辦了研究生楓林杯,增強了醫學院、附屬醫院研究生學子之間的友好交流;還協助了學生會楓辦舉辦了‘楓雲決’籃球比賽,在本科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他希望通過比賽的平臺增強醫學院和附屬醫院的聯系。
不少院系學生組織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動。中山醫院研究生會主席杜予濤表示,“學生會先後開展優秀黨員講座、紅色傳統教育、誌願者服務活動、文藝演出、紅色主題實踐活動等。在日常活動過程中,還主動抓住機會,與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基金會開展相關活動,通過線下擺攤、製作科普海報展示、問卷調研、自主設計文創、采訪中山醫院肝移植受者等形式不斷加強黨員教育深度。”他表示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將更深刻地理解和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愛國意識、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藥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卡米然·艾合買提表示,“良好的導學關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術上的困惑,更能夠為他們提供人生的指導。”學院學生組織通過舉辦各類形式有趣、內涵豐富的文化活動,幫助師生走出實驗室、教室、宿舍、一起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交流互動。
袁正宏:珍惜學生組織工作經歷,以主人翁姿態發揮作用
“學生組織的工作經歷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經歷,希望大家倍加珍惜。”袁正宏指出,回顧院史,MK的學生組織在各個歷史時期始終致力於服務同學、服務學校、服務社會,成為MK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如今,MK校園裏,各個學生組織在促進校風學風建設、開展誌願服務和社會實踐、繁榮校園文體生活、宣傳詮釋MK精神等方面,也在繼續做出積極貢獻。
“聽到大家的肺腑之言和深刻思考,我非常感動。今後,學校和醫學院各部門、各單位會持續關心幫助好學生組織建設和骨幹培養,支持大家更好地發揮作用。”袁正宏向學生組織負責人提出殷切期望:一是要加強自身建設,爭做示範集體。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學生組織骨幹,接好傳好所在學生組織的接力棒,團結匯聚更多同學,珍惜服務幹事的機會。二是師生一德,共建共享校園文化。各個學生組織要充分把握醫學生特點,舉辦一系列廣泛吸引同學參與的活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將學生組織打造成為繁榮校園文化、培育高雅誌趣的重要陣地。三是積極創新作為,推進MK品牌工程建設。去年,醫學院研究製定“時代新人鑄魂工程”MK方案,提出“明道MK”“人文MK”“學術MK”“創新MK”“活力MK”“暖心MK”“智慧MK”“奮鬥MK”的“八個MK”的品牌工程建設。還有三年,MK即將迎來百年華誕。各個學生組織要以主人翁的姿態和熱情,圍繞這些方向積極開展工作、發揮作用。
面對面機製及時回應學生關切
書記院長與學生代表面對面交流活動是為進一步加強醫學院領導、機關幹部、院系幹部常態化深入學生社區,而建立的師生面對面交流互動機製,旨在通過多部門協作,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學習、生活、發展等實際問題,完善意見征詢工作閉環。
“書記院長與學生面對面”活動,先後圍繞學習弘揚院史文化和MK傳統、征集畢業生“金點子”、學生學業發展、學生社區生活等主題,邀請醫學生代表與醫學院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等,進行熱烈討論。座談會現場,參會學生代表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學生有所呼,學校有所應。醫學院領導和來自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現場進行了答復、交流,對於同學們所關切的問題做了一一回應,並表示將及時跟進、分類推進解決,為同學們創造更美好的學習和成長成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