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給復旦師生回信“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的諄諄教誨,貫徹校黨委“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工作部署,學校圍繞學生立德成才規律,匯聚配置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形勢與政策”課為主要載體,讓名家上思政課,回應學生需求,幫助學生思考學習之境👔🏌🏿♀️、探索學科之用、激發學人之責。通過讓學生經歷“學”“思”“踐”“悟”四個環節🕺🏽,花兩年時間發現🏄🏼♀️、關註和嘗試解決一個面向新征程的現實問題,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成為強國的“行動派”。MK体育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聚焦醫學院各院系推進“強國之路”思政大課的育人實效。
基礎醫學是醫學之基📒🚹,是現代醫學的基礎。基礎醫學院以“在強基固本中推動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充分利用三次小班討論課和現場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關註現實難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提升實踐能力。
讓我們一起走進基礎醫學院2023級基礎醫學(強基計劃)班的“思政大課”課堂,看看同學們如何通過小班討論、現場教學思考醫學生使命擔當、堅定信念🤽♀️👩🏿⚕️。
科學研究與醫學人文結合 思考醫學生使命擔當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結合醫療模式變革🧑🏼,當代醫學生應如何認識醫學學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醫學生如何看待倫理、法學和醫患關系?醫學生要培養自己哪些品格和能力?第一次小班討論課圍繞 “威脅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及防治的瓶頸、醫學領域尚未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未來醫學人的使命擔當”等話題展開,引導醫學生們思考這些問題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現實意義。
“我們現在無論是經濟文化的發展還是生命科學的發展👨🏻✈️🚶🏻♀️➡️,已經跟國際齊平❕,在此基礎上就完全可以實現一個超越🤸🏽♂️,這就是我們的使命。”第六教學樓204教室中,湯其群教授基於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術研究進展🫧,與基礎醫學專業的同學們討論醫學人文與醫學科學的關系🙆📳,並就基礎醫學學科建設和醫學生的使命擔當等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本科生應具備哪些品質和能力?”“如何在本科階段培養好奇心和執行力?”“醫學生如何適應人工智能發展?”“如何培養醫學人文素養🦐?”同學們積極向湯老師提問,湯老師也對大家的困惑一一作出解答。
湯其群教授在第一次討論課上授課
在宋吉源同學看來,“湯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領悟到了身為一名‘有溫度的醫學生’所肩負的使命。以青春小我書寫強國大我,需要我們在有精湛醫學知識技術的同時深刻理解社會,用一顆充滿溫情的好奇心去治愈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從國家戰略出發 回應社會關切問題
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何對研究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基於第一次小班討論課後的感悟和收獲,圍繞醫學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問題,結合“健康中國”建設和社會熱點,書院導師們領講了第二次討論課,引導同學們從國家戰略出發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使命🔻,思考、探討如何在“強國之路”目標中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只有針對人群的需求,才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只有打開創新思路,才能提出更好的方案。楊雲龍教授通過介紹對電力供應有阻礙的國家、地區的體液檢測需要采用非電力的簡易🚴🏿♀️、低成本的設備進行這一案例⛄️,啟發同學們要看到更多人群的需求,並為之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討論課上,楊老師帶領同學們發現問題,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相應建議和專業指導👩🏽🚒。
第二次討論課中,楊雲龍老師引導同學們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因為是小班討論課,老師會讓每個同學都發言🥲🧑🏼🌾,這也鼓勵我們一定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老師會耐心地傾聽每位同學關於做研究的看法和設想,並給予個性化的指導🆖,開拓了醫學生看待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路👮♀️,讓我受益匪淺👠!”張蘊心同學說。
切實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青衿之誌👨🏻🔬,履踐致遠
第三次討論課上🫨,米熱依古麗老師說👯♂️:“我們最希望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是如何基於前兩次課程對問題的思考將研究設計轉化為具體的實踐項目書👧🏿,並確保這些項目能夠真正落地實施🤖。”
課程圍繞社會實踐項目的設計🧡、管理和執行等方面🙆🏽♂️,學習優秀社會實踐案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深入探討實踐項目主題選定👨🏻🍼,實踐項目的各個步驟、科學研究方法的有效運用和項目方案的設計等問題。
第三次討論課中⛸,米熱依古麗老師傾聽同學們的實踐項目初步設想
這堂討論課的實操性讓馮霖同學印象深刻🧛🏻。“這次討論課幫助我了解了如何開展一個實踐項目🚣🏿♀️,我現在對自己在低年級就能開展項目充滿了信心。”同學們不僅能收獲關於實踐的理論知識😉,還能增長將知識應用於實踐的能力🚼。
第三次討論課現場
現場感受業界技術創新發展 學思踐悟🚣🏼,堅定信念
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基礎醫學領域發展的了解,現場教學環節,基礎醫學院還帶領同學們走進復星診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講人以“診斷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對診斷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和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講解。
復星診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分子及POCT研發部負責人、MK体育平台校友夏懿講到🗯:“從0到1的創新,不僅需要專業知識作為基石,更應培養交叉學科的思維方式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能夠讓我們在遇到復雜問題時,從不同角度出發🦚,靈活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形成綜合的解決問題策略。”
同學們現場參觀復星診斷
同學們先後參觀了復星診斷的公司展廳、儀器研發中心和試劑研發中心,深入地了解何為IVD行業,了解我國診斷技術發展歷程、耀眼成績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同學們還親身體驗了最新的診斷技術,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這次現場教學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基礎醫學的認識🏸,也更堅定了他們投身醫學事業的決心🈸。
基礎醫學院思政大課以18個小班的形式平行開展,覆蓋來自基礎醫學🚵🏼、法醫學、臨床醫學(五年製)🐱、臨床醫學(八年製)、口腔醫學等五個專業的431名學生。為了更好地銜接課程的每一個環節🦴🪖,提高授課質量,基礎醫學院還建立了思政大課導師工作群,認真組織開展集體備課🏌🏿♂️,同時要求同一班次不同環節的任課教師通過對於前序環節的現場聽課🤾🏿、課件學習等方式確保授課的有效貫通。
第一次討論課邀請湯其群、黃誌力等4位來自基礎研究📤⚽️,欽倫秀、邵誌敏、李華偉、劉月華等14位來自臨床一線的國家級人才授課,分享他們在個人學術研究過程中發現的重要社會關切現實和醫學前沿問題的思考🌤。第二次討論課也同樣由分別來自基礎和臨床的18位克卿書院導師帶教,引導同學們在“強國之路”目標中探索未來研究方向,並加強選題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創新性。11名來自基礎醫學院、校團委、機關部門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的青年教師組成的第三次小班討論課的教學團隊,研究學習了前兩個環節的授課內容後,以“怎樣的實踐選題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選題👍🏻?實踐方案的撰寫以及該如何確保方案有效落實?”等問題為核心設計教學方案🌆。
備課組為第三次討論課備課中
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的遴選過程中,基礎醫學院積極聯絡發動校友、社會各界等多方資源🎑,最終確定涵蓋知名醫藥公司、附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13家基地,幫助學生在各類現場教學場景中準確把握國家發展的形勢🔶、任務和挑戰👐👩🏼⚕️,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