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醫院第三批援西藏仲巴醫療隊由五名各自專精的醫護人員組成🚵♀️,分別來自神經外科、皮膚科、中西醫結合科、心內科和放射科🤙🏼。
從抵達日喀則市仲巴縣中心醫院的那刻起,隊員們一邊適應高海拔獨特的氣候,一邊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如何在超高海拔的邊境縣仲巴開展卓有成效的醫療工作,是醫療隊最常討論的焦點問題☺️。經過對縣轄一鎮十二鄉的走訪考察,分析了當地的醫療發展現狀和群眾就醫需求後💁🏼♀️,醫療隊確定了接下來的工作目標🏠:開展華山特色學科建設,全面拓展基礎醫療服務,打造具有華山風格的醫、教🤰、研工作💁🏿♀️。以華山醫院先進的醫療理念和技術為仲巴縣的醫療事業註入新的活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十幾個小時車程👨🏽🦱,腦外傷搶救成奢望
一份開顱清單從紙上成為現實
醫療隊到達仲巴縣中心醫院的第一天🤦🏿♂️,遇到了一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隨後幾天又接診了多位腦外傷和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救護車無論送這些患者往西到阿裏噶爾縣還是往東到日喀則✢,都需要十幾個小時的車程,幾乎無法完成對神經外科急症的救治。來自神經外科的劉佩璽醫生感慨道🙇🏻♂️♜:大家都不相信在超高海拔地區可以開展顱腦相關的診療🏌🏼,也不覺得有開展的必要。甚至當地醫院所在的樓宇都沒有上下水,要進行開顱手術難上加難。劉佩璽醫生向導師朱巍教授請求支援,希望在仲巴縣開展神經外科診療項目,得到了朱巍教授的鼎力相助。
要實現神經外科的基本需求🎢,首先要完善基本設施。華山醫院手術室吳秋月和高春燕兩位護士長因地製宜製定了一套滿足急診需求的“華山神經外科仲巴套件”開顱清單,並在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張文靜老師的支持下🏰,購置並備足所需器械。
為了支持仲巴縣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的進一步發展🚁,周良輔院士特地簽名贈送了華山“藍寶書”——《現代神經外科學》以及兩百件手術器械🧓🏽👨👩👧👧。這些書籍和器械的到來,極大地提升了仲巴縣中心醫院處置神經外科急症的能力。
華山醫院援西藏仲巴醫療隊🫅🏼,一批接一批堅持不懈培訓當地醫護人員,傳授神經外科基礎知識和急救技能,通過詳細的課堂講解和實地演示,讓當地醫護人員掌握了顱腦急症的基礎處理方法,為將來開展顱腦手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申請在仲巴縣中心醫院正式成立皮膚科”
華山醫院援藏醫療隊的到來,為仲巴縣中心醫院帶來一個激動人心的進步——皮膚科正式掛牌成立!皮膚科專家張臻醫生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全新的皮膚醫療服務👨🏼🌾。
高原地區的皮膚疾病譜與平原有差異,張臻醫生知道自己必須盡快了解和掌握。在下鄉走訪過程中🐮,張臻醫生細致觀察遇到的每一位居民的皮膚狀況,短期內整理出了一份高原皮膚疾病譜🪺,為之後的診斷與治療奠定基礎。
張臻醫生堅定地說道:“這裏皮膚病患者多,但皮膚專科醫生缺乏,常見皮膚病無法得到診治。我申請成立皮膚科,青年醫生上手快🧡,先跟我學🐍😭,咱們就從常見病診斷開始。”通過張臻醫生的臨床查房和帶教⛹🏼♀️,仲巴縣中心醫院的青年醫生們直觀地學習到常見皮膚病的診療方法,不少原本只能在內科就診的皮膚病患者,終於有了專門的診療去處⛹🏻♂️。多吉堅才醫生成為了仲巴縣中心醫院第一位皮膚科專科醫生。
然而♚,藥物短缺的難題隨之而來。眾所周知🧃,華山醫院皮膚科擁有大量便宜又好用的自製製劑,醫療隊帶來的一部分藥品隨著皮膚科診療需求的增加🧏🏻♂️🧑🏻🏭,迅速消耗。幸而,到日喀則進行交流和慰問的項蕾紅教授及時伸出援手,迅速安排藥物送達👃🏿,解了燃眉之急。
同時,張臻醫生也深知防大於治,皮膚病的預防知識亟待普及。通過開展院內《高原護膚寶典》講座結合有獎問答的形式,將皮膚病防治知識傳遞給了醫院同仁🧑🔬,進一步通過這些醫生向大眾普及👩🏿🦰,取得了良好效果◻️。
仲巴縣中心醫院皮膚科的成立,是援藏醫療隊用愛心和專業,書寫在高原上的一份動人篇章。
華山“大師們”傾囊相授為當地醫生夯實醫學基礎
當地在基層醫院工作的醫生,由於院校教育不足🔽🙎,畢業後教育幾乎為零。為了滿足當地的醫療需求👩🏽🎤,這些醫生們仍然堅持自我學習👍🏼,但困難重重。
中西醫結合科的呂玉寶醫生擅長呼吸病診治,心內科的陳奇英醫生是心血管介入治療方面的專家。然而,在仲巴,這兩位醫生都變成了內科全科醫生。他們明白🙍🏼♀️👨🦰,和大型醫療中心的亞專科分工不同,在基層醫院,醫生們必須是“全能醫生”。
呂玉寶醫生感慨道:“平時工作學習壓力很大,還要利用休息時間熬夜看書和學習指南𓀃。”仲巴的八月,夜晚的氣溫只有五度左右,呂玉寶醫生常常挑燈夜讀,通宵備課😜。盡管醫療隊員們建議他不要熬夜🧜🏽♀️,在氧氣稀薄和寒冷的環境中容易生病,但呂玉寶醫生總是態度堅定:內科系統知識龐大,熟練掌握並非易事,我只有今天晚上復習明白了,明天才能給大家講清楚。在他的悉心指導下,一批年輕醫生迅速成長起來,成為醫院的中堅力量🛻。
同時,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將中醫學與藏醫學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中醫和藏醫相結合的新路徑⚆。在藏區,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退行性病變等免疫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呂醫生對此類患者內外兼治,采用針刺、艾灸、藥浴🔡、放血🍞、紅外線等多種療法,辨證施治➿,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極大的緩解了患者的病痛。
心腦血管內科疾病在超高海拔地區的發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都比較高,這和當地民眾、當地醫生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有關。在仲巴縣的一次超過500名民眾參加的義診中發現,高血壓的發病率20%以上,知曉率不足5%𓀊,治療率不足1%。
面對如此局面,陳奇英醫生從三方面入手解決👳🏻♀️:開展床旁帶教和系列講座、捐贈書籍。首先🫲🏽,通過床旁帶教,提高仲巴縣中心醫院臨床醫生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高血壓🙍🏻、高血脂的知曉率。其次😓,通過開展講座進一步夯實本地醫生的理論基礎👩🏽🦰,陳奇英醫生精心準備了《心腦血管內科系統的系列課程》,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知識,同時介紹心血管疾病進展和前沿👱🏼♀️。最後,陳奇英醫生個人捐增了一批醫學書籍,這些精心挑選適合當地醫療環境和疾病譜的書籍,包括《臨床思維》《全科醫學》《急診醫學》《老年醫學》《心臟病學進展2023》等🙏🏽,幫助仲巴縣中心醫院臨床醫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和學習🥋。
“手把手”帶教,提高影像學診斷水平
華山醫院援藏醫療隊初達到仲巴縣時👨🏼💼,發現仲巴縣中心醫院的放射科主要依靠X線平片進行診斷,因為當時CT機器剛剛啟用🙇🏻♀️,臨床醫生未把CT檢查作為常規檢查方法,放射科醫生對CT的診斷經驗也不足。面對這種情況,臨床查房中X線平片不能確定的病例,李嬋嬋醫生鼓勵和提醒臨床醫生使用CT檢查,並帶領全體臨床醫生一起閱片🏊🏿♀️🙌🏿,進行“手把手”教學。
有一次,一位後背疼痛的老年患者前來就診,李嬋嬋醫生強烈建議進行CT檢查,CT檢查結果發現患者是“脊柱腫瘤”,診斷清楚了🖼,治療也有了明確的方向♤。
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病例📛,臨床醫生切實體會到CT在診斷上的優勢🫶,對患者開展CT檢查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為了提高臨床醫生和放射科醫生CT影像閱讀水平💃🏼,李嬋嬋醫生開展了“常見急症影像學表現”的系列講座🧝🏽👨🏻🦳,講解常見急症如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腸梗阻、腦外傷等的CT表現,從臨床實踐到理論知識均提高了仲巴縣中心醫院醫生的影像診斷水平⛹️♂️。
華山醫院第三批援藏醫療隊在仲巴縣的醫療支援工作🔠,以鮮明的華山特色,踐行著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為高原上的人民帶去了福祉與健康。這支年輕而充滿朝氣的隊伍,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者仁心”的豐富內涵。